视力与近视

* 来源: * 作者: admin * 发表时间: 2021-01-22 14:07:54 * 浏览: 51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,每个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。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,提出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:“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,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”。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,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.6%,也就是说,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。同时,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。
  2020年特殊期间,大规模“云端”教学的开展,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。据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最新调研显示,与2019年底相比,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.7%,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.2%、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.2%,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.8%。


何为近视?

       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。指眼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,从无限远处( 5米外)来的平行光线,经眼球屈光系统折光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,导至视网膜上不能清晰成像,称为近视眼。
A.轴性近视:(眼轴延长超出正常范围,角膜和晶状体等其他屈光成份基本在正常范围)
B.屈光性近视: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不变长,或者是说在正常的范围内,由于晶状体等屈光因素改变而导致的近视。
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:(单纯性近视一般在-6.00DS以内,病理性近视一般在-6.00DS以上)。



什么是视力?

          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。视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影像能力的大小来判定,然而当眼的屈光介质(如角膜、晶体、玻璃体等)变得混浊或存在屈光不正(包括近视、远视、散光等)时,即使视网膜功能良好的眼视力仍会下降。眼的屈光介质混浊,可以使用手术来治疗,而屈光不正则需要用透镜来加以矫正。
         视力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及细微部分的能力,眼识别远方物体或目标的能力称为远视力,识别近处细小对象或目标的能力称为近视力。在健康检查时,主要是检查远视力。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视角是 1 分( 1′ )角,相当于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。在一定条件下,眼睛能分辨的物体越小,视觉的敏锐度越大。视力表的设计原理就是运用视力与视角的关系,检测出眼睛最佳视觉功能。


       大多数人认为视力能达到1.0以上就算是正常了。实际上,1.0的视力只能说明人的部分视力正常。严格地说,视力正常的标准还包括以下内容:
1. 中心视力:即人们通常查看视力表所确定的视力,包括远视力(在5米以外看视力表)和近视力(在30厘米处看视力表)。远视患者的表现是远视力比近视力好;近视患者则相反。散光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均不好。当远近视力达到0.9以上时,才能说明其中心视力正常。中心视力反应的是视网膜黄斑中央凹处的视敏度。
2. 周围视力:当眼睛注视某一目标时,非注视区所能见得到的范围是大还是小,这就叫周围视力,也即人们常说的“眼余光”。一般来说,正常人的周围视力范围相当大,两侧达90度,上方为60度,下方为75度。近视、夜盲患者的周围视力比较差,一些眼底病也可致周围视力丧失。
3. 立体视力:立体视力是一类最高级的视力,即在两眼中心视力正常的基础上,通过大脑两半球的调和,使自己感觉到空间各物体之间的距离关系。有些人中心视力正常,但立体视力却异常,这在医学上称之为立体盲。